【原】河阳三城在哪里

【原】河阳三城在哪里

古代河阳县河阳三城,具有悠久的历史。河阳三城北为河阳县地界,南为不同时期的河阴县、河清县地界。 在古代孟津有历史沿革的平阴县、河阴县、大基县、河清县、孟津县之名称,古代历史上的孟津所在地,正当洛阳北部屏障,北以黄河为险,南扼邙山,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,京畿要地。 古代河阳县(孟州)和河阴县(今孟津)、河清县(今孟津)有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河阳三城,有南城、中潬城、北中城, 横跨黄河两岸。 河南南城。嘉庆版《孟津县志》:“河南南城,北魏置河阳三城,一为北城,在河北岸;一为中潬城,在夹滩中;一为南城,在县西牛庄堡。周围四里余,北面圯于河,南址尚有。北齐神武使潘岳镇北城,高永乐守南城,以拒西魏者。唐李光弼移军河阳,使李抱玉守南城。将陷,绐以’粮尽当降’。贼众大喜,敛兵以俟。抱玉因得缮完设备,即请战。贼怒其欺也,急攻之。抱玉更出奇兵,表里夹击,俘斩甚重。贼帅周挚引却,因不得西。论功第一,封栾城县公。按,《旧志》作’占城’。’ 南城当在今牛庄村于村附近 。 ... 中潬城。嘉庆版《孟津县志》:“中潬城四面环河,即今县西十五里的雷家滩也。《地理通释》曰:河阳县有三城,其中潬城东魏所筑。北齐武平六年,都督傅伏自永桥夜入中潬,周人围之不下。又,唐李光弼自将治中潬,树壁掘堑以备史思明。会贼将周挚攻中潬,光弼遣荔非、元礼逆战于羊马(城),贼大溃。自魏以迄唐宋,以河阳为陕洛咽喉,置三城节度使镇之。金李汾诗云:’烟波苍苍孟津戍,旌旗历历河阳城。’”按引文可知,中潬城在今孟津县白鹤镇铁谢村北铁谢渡口对应的河中夹心滩。 河阳北城即河阳三城中北中城。北魏太和十二年(496年)筑,在今河南孟县西南黄河北岸野戍村附近,有二城。金大定中为河水所毁。即河阳三城中北中城。三城当洛阳北面要津,黄河二派流贯其间,系以河桥,自北朝历隋、唐至五代,常为军事重镇。后设河阳三城使、河阳节度使。河阳节度使管辖三城五县。唐代建中二年(公元781年),在洛阳以北的黄河滩里“河阳三城”上,建立了军政合一的河阳军节度使府,后来其治所移到怀州即现在的沁阳,并不是现在的孟州。河阳军节度使辖有河阳三城和五县及怀、卫二州,相当于今天河南省黄河以北、太行山以南、浚县以西的广大地域,是一个地域很广的“大河阳”。唐武宗会昌四年(公元844年),今孟州城西南20华里的下孟州城筑成,河阳军节度使府才从怀州迁移到那里。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