岳飞墓前本来跪着5个人,为何后来变成了4个,另一个人去了哪里?

岳飞墓前本来跪着5个人,为何后来变成了4个,另一个人去了哪里?

史书记载,李卫撤掉罗汝楫铜像的原因,主要是他认为罗汝楫不过是秦桧的附庸,秦桧手下的一个小爪牙,根本不配与其他四人一同跪在岳飞墓前,接受世人的审判。因此,最终我们所见的铜像只剩下了秦桧夫妇、万俟卨和张俊。

尽管罗汝楫的铜像被移除,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罪行会被历史遗忘。回溯到当年,秦桧为彻底除掉岳飞,精心编织了一场冤案,罗汝楫和何铸则是其中的主谋之一。虽然他们知道岳飞冤屈,但为了迎合秦桧,依旧做出明知故犯的事。两人当时负责审理岳飞案件,其中何铸被岳飞的忠诚所感动,最终弃暗投明,想方设法为岳飞翻案,甚至因此得罪了秦桧。然而,罗汝楫却毫不犹豫地投降秦桧,以此获取个人利益,最终他在岳飞死后一路高升,晋升为吏部尚书,充分展示了他的狡诈与心机。

虽然罗汝楫的铜像被撤掉,但他的行径却依然被历史铭刻,永不抹去。

回顾岳飞生前的战事,他不仅是南宋的名将,还是抗金的中流砥柱。公元1141年,金人再次南侵,南宋名将邵隆、王德等人奋勇抗敌,连战皆捷。岳飞等人准备乘胜追击,直至岳飞接到朝廷的撤兵令。岳飞无奈之下,带兵回朝。当他再次上书赵构,建议继续追击金兵时,秦桧一派却强烈反对。自此,朝廷分裂成了主战派与求和派,而秦桧主张与金和谈,这令岳飞十分不满。

在那个时代,皇帝最为忌惮的便是忠诚的武将,尤其是像岳飞这样深得民心的将领。在当时,岳飞的存在,对金国如同一个威胁,对赵构亦然。因此,许多史学家认为,岳飞之死不仅仅是秦桧等人的阴谋,也是赵构为了自己的统治所默许的结果。

到了同年十月,岳飞被冤枉入狱,罪名是谋反叛国。秦桧一手操纵这一切,收买了朝中臣子,力求将岳飞彻底除掉。岳飞被关押期间,秦桧再次安排了万俟卨接替审判工作,继续加深对岳飞的冤屈。与此同时,秦桧还收买了岳飞的同僚张俊,使其出面作伪证,声称岳飞不臣事。最终,岳飞及其部下被毒死在狱中。

即便岳飞死后,历史的公正之光并未完全熄灭。1161年,金人再次违约,南宋面临严峻的军事压力,朝中主战派的武将逐渐恢复了话语权。许多忠臣开始上奏,为岳飞复仇。最终,赵构在舆论压力下,于十月下诏,允许岳飞家族的人“逐便”。虽然这还不算是完全平反,但昭示了岳飞冤屈将被最终洗清的迹象。

次年,赵构将权力传给了赵眘,后者继位后更加注重北伐,恢复了岳飞等忠臣的名誉,令其家属得以平反。岳飞的冤屈得以昭雪,朝廷不仅恢复了岳飞的所有官职,还追封他为鄂王,并改封秦桧的谥号为“谬丑”。

然而,这些历史的涂抹并未就此止步。民间百姓依然心怀怨恨,明朝正德年间,浙江都指挥使李隆将秦桧夫妇和万俟卨等人的铜像铸成跪像,置于岳飞墓前。这些铜像成了人们发泄愤怒的对象,时常被踢打和辱骂,甚至在万历年间,这些铜像都已经残破不堪。为了延续这一历史教训,浙江按察副使范涞下令重新铸造,并加入了张俊的铜像。此后,这些铜像多次被损坏,最终在雍正年间,罗汝楫的铜像被从墓前撤去,直到今天,岳飞墓前只剩下秦桧夫妇、万俟卨和张俊的铜像。

历史上,这些罪魁祸首的结局各不相同。秦桧虽然深得赵构信任,但在1155年因病去世。宋孝宗继位后,终于开始为岳飞平反,而张俊在岳飞蒙冤时,站在了秦桧一边。即使岳飞冤屈得以昭雪,张俊依然没有受到惩罚,反而继续受宠。万俟卨在岳飞死后升任高官,直到最后死于任内。罗汝楫也顺利晋升为吏部尚书,死后荣归故里。

这些在岳飞死后仍能得以高升的人,最终成了后人审判的对象。他们未曾在生前承担起应有的责任,而死后,岳飞墓前的铜像成了他们罪行的象征,永世不朽。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