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G

RSS订阅

收藏本站

设为首页

当前位置:首页 > 钓鲫鱼 >

观泡识鱼之鲫鱼鱼星的特点

发布时间:2014-01-17 22:48 类别:钓鲫鱼

同鲤鱼一样,鲫鱼也是典型的底层鱼类,适应性和耐低氧性如出一辙,而且在食性上也颇为相似,所不同的是鲤鱼“深居浅出”,踪影难觅,鲫鱼则喜欢在近岸浅水区扎堆嬉戏。鲫鱼吹泡也是极易辨认的,通常都是一二粒或二三粒小泡同时泛上水面,随鱼的游动而移动。在鲫鱼多的水域,特别是大片一二米深的浅滩,在风清气爽的仲春或金秋宁静少风的晨昏时分,离岸稍远些的水面,四处可见到鲫鱼吐泡的情景,甚为壮观。鲫鱼吐泡的过程较为特别,可通过鱼池和鱼缸观察(实钓情况也是如此),它们主要是在找到食物(或拟似食物)时通过触动泥底和吞吐过程中出现泡子,有时也会在寻找食物或游动过程中吐出泡子。鲫鱼吐泡最突出的要数投了诱饵的窝子里寻找食饵的阶段。并且所投诱饵越细散,吐的泡子越快捷越稠密,这就表明鲫鱼已在泥底频繁快速吸食吃饵了。

如同鲤鱼一样,鲫鱼吐的泡子越大说明鱼个体越大,吹出形如米粒的气泡,都是不足两的嫩鲫;吹出黄豆大小气泡,个体也不会超过百克;半斤以上大鲫吐的泡,通常都比花生粒大些。在实际垂钓中,只要发现窝中鲫鱼吐泡,下竿后的咬钩率几乎在**成以上。发生光吹泡不咬钩现象,多出在老钓点上,是鱼钓滑或入窝鱼量少的显著征象;另一种情况是气象条件差,如闷热,气压低、阳光太强烈等都会使鱼吹泡而不咬,一般这种情形下鱼会离底上浮,改用浮钓常能改善钓况。鲫鱼是否吹泡或吹泡的多寡,也与地形水情有关。我地红舍克水库是个典型的山区平川水库,水面宽敞而水位偏浅,水底普遍偏瘦,我在这里钓鲫,最多一天能钓到上百尾,但这里的鲫鱼很少吹泡,我分析可能是因水底多黄泥,难形成肥沃淤泥层,导致水质偏瘦的缘故吧,这可以从鲫鱼普遍瘦削,烹食骨硬上得出结论。在垂钓鲫鱼中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:当咬钩特紧时,偶然发生窝中脱鱼,常常立马鱼讯全消,此前满窝鱼泡也倾刻烟消云散,任你怎样调整钓法钓饵皆一事无成。这是与鲫鱼易受惊躲避分不开的。当然有的时候通过再补饵过一些时候也能再钓到鱼,但有时却一冷到底了。